BETA、ESS、ESP的区别

发布日期:
2016-11-04

浏览次数:

自99年,华为成功从IBM引入了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即集成产品开发)以来,IPD在华为不断的生根发芽,10年来IPD现已融入到华为组织运作血液当中,华为明确宣传IPD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IPD有力的支撑了华为快速发展和规模的国际化扩展。华为实施IPD的成功,证明了IPD是可以在中国落地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汉捷客户想引入IPD的动力,当前国内引入IPD的咨询或者培训的公司有上千家之多,但是在具体的咨询过程中,汉捷发现很多客户对于IPD的一些核心要素思想和最佳实践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如频度较高的BETA、ESS、ESP,很多客户觉得这三个概念没什么区别,都是客户验证,实际上三者虽然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和客户相关的活动,但是在IPD流程体系中三者是各司其职的,各有各的作用和要求,下面从七个方面做比对,供大家来参考理解。

1、三者概念是有区别的。BETA也叫实验局验证,实验局验证是IPD主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对产品包进行验证,也是内部技能传递的重要环节,同时能为客户带来价值。ESS即Early Sales Support早期销售支持,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常进度外围客户提供“紧急”产品。ESP即Early Ship Program早期客户支持,是为确认新产品是否准备好GA而开展的验证活动。

2、三者的目的不一样。BETA的目的就是在客户环境中验证产品包(含功能、性能、资料、DFX、工具等),特别关注必须依赖客户现场环境才能验证的包需求,另外BETA作为客户交流的平台,收集客户对新产品或者产品新特性的意见,同时作为新产品、新特性的样板点,展现对客户的价值,另外就是向流程下游客户如行销、技术服务等部门传递技能。ESS的目的是在正常进度外为客户提供的“紧急”产品,或者抢占目标价值客户。ESP的目的是验证交付E2E流程和功能部门是否做好GA后批量交付的准备,并建立新产品推广的样板点,同时获取客户对产品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改善各功能领域的流程和运作。

3、三者的必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产品包中包含大量依赖于客户现场环境才能充分验证的产品包需求,那么必须要做实验局验证,如V版本的首个商用R版本(基础版本),含大量新特性或者新平台,R版本的首个商用版本,按照版本规划在固定周期内推出的大版本,含大量新特性。ESS是尽量要避免,否则会对后续的产品维护、产品品牌等各个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包含销售模式、供应模式、服务模式的首次运用或者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必须要进行ESP验证,同时新产品的第一个商用版本及后续V版本的第一个R版本必须执行ESP验证。

4、三者的责任人不一样。BETA验证的责任是PDT经理,ESS的责任人是市场代表。ESP的责任人是IPMT主任。

5、 三者的时间要求也不一样。BETA验证要求在TR5之后进行。ESS是要求在TR5之后进行并且要完成BETA和EDCP评审,而ESP是要求在ADCP评审之后,GA之前进行。

6、三者的计划审批内容不一样。 BETA是在PDCP时审批PDT提供的实验局验证计划,ESS是在PDCP时审批ESS基准计划,并且TR5之前发货要IRB决策,ESP是PDCP时审批PDT提供的ESP计划。

7、三者的质量要求不一样。对于BETA验证,硬件至少达到SIT水平,最好达到TR6水平,软件达到SIT水平。对于ESS,硬件至少达到SIT水平,最好达到TR6水平,软件达到TR5水平。对于ESP验证,硬件严格要求达到TR6水平,软件也是严格达到TR6水平。

实际上三者除了上述的区别之后,还是有一些共同点:

1三者都是在PDCP之前PDT要给出相应的计划。

2ESS和ESP的发货总量需要IPMT做决策控制,一般ESS和ESP销售总量控制在GA之后头12个月预测发货数量的10%以内。

3BETA和ESP同属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的活动,只是侧重点不一样,BETA侧重对部分的功能、性能、DFX、以及部分的服务、制造、行销、供应领域做验证,而ESP除了验证部分资料外,要充分验证服务、制造、行销、供应领域准备度。

4对于公司来讲,所有BETAESS发往客户处使用的产品或者版本,存在质量隐患的,在合同中要向客户明确后续会统一升级或者替换成GA之后的成熟产品或者版本,这个要纳入到PDTGA之后的工作计划中去。

关于BETAESSESP三者的区别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理解。其中BETAESPIPD众多最佳实践中两个,它们对最终产品质量稳定批量上市起到非常好的过程保证,这样的最佳实践IPD体系还有很多很多。IPD的威力是巨大的,对企业在产品开发周期、产品质量、成本、响应客户速度、产品综合竞争力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提升,如何把这些威力发挥出来,这需要广大IPD客户在日常的工作中将IPD的理念、思路和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应用起来,只有应用起来才能不断的深化理解,最终达到“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共勉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