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I(产品基本信息)是怎么来的

发布日期:
2025-07-16

浏览次数:

对于PBI(Product Base Informantion,产品基本信息),很多企业估计没有听说过,那么PBI是什么?PBI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建立PBI系统?

顾名思义,PBI就是关于产品的基本性信息,那它是产品主数据吗?与产品数据(Product Data)是什么关系?如何构建PBI系统?

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华为的实践说起,因为PBI首先就是华为定义的。

到2006年,华为公司销售收入已经达到千亿人民币,主力产品数量近100种,但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产品目录主数据,导致了很多问题:

1、各部门各自定义产品目录,导致统计维度、统计口径不统一,某个产品从不同口给出的销售收入数据竟然差好几倍,反复核对澄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统计信息上报不及时,可信度受到质疑。

2、各体系在战略解码活动中使用不同的产品维度,导致对齐目标困难,各经营承诺目标参差不齐,犬牙交错。

3、数据不唯一,如销售配置器、ERP与财经系统不通,导致产品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不一致。

4、组织设置不统一,如研发产品线设置与销售产品线设置,两者理解不一致,团队间接口不清晰。

5、各自目录维护刷新时间不一致,同步困难。

6、产品和版本的生命周期管理没有统一语言,如生命周期状态,各环节理解不一致。

7、IT无法自动集成,效率低,如客户的support网站,无法自动获得内部发布的版本、补丁与技术支持文档。周边有40个IT系统需要集成产品目录数据的内容,以前各IT系统的集成关系不清晰,并没有调取同一个数据源的信息。

8、产品名称、型号称谓不统一,不唯一,增加判读难度,容易让客户产生不必要的困惑,甚至引发合规问题。

另外,华为在IPD深化推行过程中,发现PLM/PDM系统中关于产品管理与研发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版本、团队角色及成员、产品目录与销售清单的对应关系等)要么缺乏,要么无法有效支撑IPD运行,所以很有必要从产品分类、产品定义、产品目录出发,将支撑IPD等业务体系运行的产品方面的基础性信息进行整合、定义和管理,由此提出了PBI(产品基本信息)的概念,并对PBI的架构、内容、管理流程、组织运行机制进行设计,进一步自主开发了PBI管理软件系统,作为IPD IT化的主平台之一。

PBI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哑铃,两块球拍”,主要是产品分类信息、Offering(称为产品包,可分为6类)信息、重量级团队及研发项目信息,以及三组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PBI(产品基本信息)是怎么来的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PBI解决方案的咨询机构之一,汉捷咨询为中车集团时代电气、生益科技、科沃斯、洲明科技、科华数能等公司提供了PBI方面的咨询或培训服务。汉捷咨询在PBI领域的服务包括三个方面,如下图

PBI(产品基本信息)是怎么来的

值得一提的,汉捷咨询与汉卓软件自主研发的AIPD-研发与产品管理软件系统中,AIPD-PBI软件系统是基础型应用平台,采用可视化的树形结构、图形、数据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充分、直观、有效地定义和管理产品基本信息,如下图:

PBI(产品基本信息)是怎么来的

汉捷AIPD-PBI产品基本信息系统包括产业/产品目录、技术目录、Offering信息、研发项目信息、销售目录与SKU&Mpart、跨部门团队6个方面的功能单元及相应的功能项,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PBI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