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变革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IPD体系可以划分为IPD产品管理体系、IPD开发管理体系、IPD技术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企业一般先构建IPD开发管理体系,俗称“小IPD体系”,进一步构建IPD产品管理体系、IPD技术管理体系。

IPD变革落地关键在于IT/数字化,缺乏IT/数字化的支撑,IPD各方面的流程很难有效得到执行,难以打造组织级能力。
谈到IPD数字化,大家通常会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厂商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然而市面上几乎所有的PLM系统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能够真正做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gt.),仅能满足企业的部分需求,通常是Part管理、BOM管理、图文档管理等PDM(产品数据管理)相关功能,研发项目管理模块也只能勉强使用,需求管理、产品规划等功能很弱。究其原因,PLM厂商过去大多是做CAD或BOM出身的,以PDM系统和传统研发项目管理应用为主,后面也希望能支持产品管理流程、研发流程,包括IPD得到业界推广和认可后,不少PLM系统也宣称支撑IPD模式,但因为其PLM系统不是自顶向下构建的,缺乏整体业务思想和顶层设计,虽然IT技术上很强,但缺乏商业化的产品及研发管理基因与实践,导致很难匹配端到端产品及研发管理的业务需求。因此,目前绝大部分PLM系统本质上是增强型的PDM系统,也可以称之为PDM+系统。
业内也有些供应商提供研发项目管理,或需求管理,或研发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应用软件系统要么是比较局部性的,要么不能有效适配IPD运行的要求。比如禅道、ONES、飞书等研发管理平台,主要是流程展现、针对研发实现(尤其是软件研发实现)的“小研发”项目管理,无法支撑IPD面向产品包(Offering)交付的跨部门、“大研发”项目管理。这些系统的需求管理、产品立项、产品规划等模块一是偏向于灵活敏捷方式(适用于小型软件产品开发),二是按照一个个产品来构建的,不是全局性的产品与开发管理系统。
所以,汉捷咨询根据国内企业IPD数字化的需求,四年多前开始着手开发AIPD研发与产品管理数字化平台,包括AIPD产品管理数字化系统、AIPD开发管理数字化系统、AIPD技术管理数字化系统,与PLM/PDM+平台集成,构成了全面、高效的IPD数字化系统。如下图所示:

AIPD研发与产品管理数字化平台定位为全面支撑“大IPD”体系运行,其研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率先研发了AIPD产品与开发管理系统,下一步再研发AIPD技术管理系统,如下图:

AIPD-产品管理软件系统是业内首创的IPD产品管理数字化平台,包括PBI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包需求(OR)管理、产品规划(RDP)、项目任务书开发(CDP)四个模块,全面支撑IPD产品管理体系运行,帮助企业构筑全面、长久的产品竞争力。

AIPD-开发管理软件系统是真正支撑IPD产品包开发的IT/数字化平台。IPD开发是跨部门的产品包(Offering)开发,AIPD-开发管理系统围绕产品包通常的6个方面交付(研发包、营销包、制造包、采购包、服务包、财务包)实现全流程、跨部门运行的支撑。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研发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研发实现(相当于研发包)的开发流程或项目管理支撑。AIPD开发管理系统面向产品包,在跨部门团队(IPMT与PDT)的保障下,实现了IPD开发流程、项目管理、质量与成本管理、TR技术评审、DCP决策评审、变更及问题管理、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数字化运行,并与PDM系统进行实时产品数据交换,不仅提升开发进度与质量,更推动新产品的商业化成功。

AIPD-产品与开发管理数字化平台是新兴的数字化平台,无疑需要在前行过程中不断成熟和完善,但它立足全局、定位高端、着眼长远,借鉴了华为等标杆企业IPD数字化经验,承接了汉捷咨询二十多年来在IPD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背后是业界领先的IPD管理思想、业务逻辑、数据链和工具链,必将为中国企业IPD持续和深化变革带来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