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特质
科技型企业的研发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多要素、复杂的、高智商的事情,用传统的简单命令式、行政手段来管理,显然是阻碍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从上世纪50年代,分别在欧洲与美国成立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项目管理学会(PMI),专门研究这些复杂与创新活动的管理,时至今日,用项目(PROJECT)方式进行管理业务是企业普遍采用的工具。
项目这个词,可以用在普遍的环境中,只要是符合以下两个特征,都可以叫作项目:
1、 具有一次性的活动特质
所谓一次性的活动,是说明事情有明确的开始点和结束点,虽然项目往往会延期完成,但还是有明确的结束点。
举例来说,一个新产品开发项目,明确的开始点就是接受新产品开发项目任务书,结束点是到达GA点(General Availability,一般可获得性,就是为服务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所定义的市场需求各要素,以及内部需求各要素,通过项目活动后,客户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满足)。
又举例来说,完成一个画图工作,从接受任务,到需求方的评审通过,然后需求方接受,就是有明确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2、 项目具有独特性的活动特质
所谓独特性,就是指项目的最终成果,交付物是独特的,和你的组织所拥有的成果相比是不同的,就是因为这个不同,你的组织需要通过项目的形式把它开发出来。
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可能是有形的,如微波炉,也可能是无形的,如一场项目管理培训课程。
举例来说,公司的第一代微波炉只有一个微波输出口,加热均匀度较差。所以,通过研发项目形式,开发下一代微波炉,双重微波加热的微波炉,在炉内上下两端设有两个微波输出口,输出两束相位不同的微波,向各个角落均匀发射,互补空间,使食物全面受热,熟得更好、更均匀。
正是因为项目具有独特性的活动,项目风险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知识领域。
二、项目和操作,唯有项目让企业长命
在一个组织中总是存在两种类型的活动,这两个类型的活动总是相对而言:项目与操作。
项目是一次性的活动,是独特性的活动。
操作是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与终点,是周而复始类的活动,就是简单重复类的活动。
举例来说,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建设一条高速铁路,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最终交付的这条高速铁路和其它路线地质条件总是不同,因此需要特殊设计与建设,这就是典型的项目。
甚至是,第一次从北京南开出第一趟试验列车,探索路途站点的停靠时间,如在南京南站停多长时间是合适的,整个路途要行驶多久,全程设置多少站点,为以后正式安排列车运行时间作试探,也是一个项目。
经过探索,铁路管理部门就安排出了G11列车的行驶站点与时间,如图1,列车员以后按照此规定每天周而复始的操作,不需要创新,只要严格按照这个规定运行就可以,这就是操作类的活动了。

图1 列车运作时间表
也就是说,不管事情大小,甚至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满足以上两个项目的特点,都可以称之为项目。
三、项目让公司在新平台上运作
为什么有些企业,也想打造百年企业,也想长久,但为什么遇到的金融危机、遇到行业产品技术平台升级,企业就跟不上,就败下阵来呢?
这是因为他们只懂操作管理,不懂项目管理。也就是说,他们只是生产性企业,周而复始地生产同质的产品,而不是科技型企业,只会生产老产品,不会跟着市场发展的节拍持续开发出新产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2年-2013年期间,手机外壳从塑胶转向铝材,导致塑胶外壳订单减少,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于2025年倒闭。而注重创新的企业,如长沙松井新材料公司,通过创新由手机外壳涂料转向汽车涂料,得到昌盛发展。
如上分析,操作是循环往复的活动。这些活动要严格接照操作指导实施,如生产线上的工人焊接工作,要严格接照操作指导书操作,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如果焊接指导要提升,往往需要通过项目的形式,把这些提升的地方、和上一代焊接技术不同的地方,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发出来。
如下图2所示,一个企业,往往通过项目的形式,提高公司的运作平台,这个平台与上个平台相比,往往在质量上、效率上、获益程度上、客户群上有所提升,下一代平台收益程度高于上一代平台。

图2 操作管理与项目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个互联网公司,滴滴搭车平台,通过第一个项目,建立了基本搭车平台,然后通过下一个项目,开发出了可以搭顺风车平台,2019年,又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发出了警企合作平台,每一个项目,对平台软件来说都是一个提升。
再如一个燃气仪表的企业,金卡智能股份公司,第一代产品是机械表,就是用户先用气,再付费,付费前燃气公司派出抄表员挨家挨户去敲门抄表,然后按抄录的数字收费。这种做法,燃气公司的运营费用就比较高,因为抄表员工资不菲。对于燃气仪表供应商来说,哪家公司首先开发出了让燃气公司运营费用降低的产品,谁就能抢占市场。金卡智能公司率先推出智能燃气表新产品,实现了用户预付费功能,降低了燃气公司运营费用,对金卡智能公司而言,通过预付费燃气表新产品开发项目,公司运作上升到了一个新平台。
所以说,项目的创新性,推动了企业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项目管理,将无法跟随社会发展持续创新。但如果不懂得操作管理,企业一直处于变革、动荡之路,无法从项目的成果中获得持续收益。
四、项目是科技型企业的百年生存之道
科技型企业,面向的客户需求总是在变化,变,是科技企业所面向市场的典型特征。
如果企业想以不变的产品来应对万变的市场需求,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持续推出新产品,才是生存的王道。因为在这个市场里,有竞争对手,你不去满足客户,竞争对手就去满足,谁满足了客户需求,客户就把钱送给谁。
为了响应市场创新,科技型企业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项目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要。项目管理方式已经深入到科技型企业的方方面面:新产品开发是项目,技术开发是项目,合同履行是项目,产品与技术预研是项目,一个新物料采购认证是项目,从市场上通过竞争获得合同也是项目,总而言之,项目方式是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基本工具。
为了快速满足客户要求,首先在企业内部,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如新产品开发项目,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开发时间要求、成本和费用约束、质量约束,这些都要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启动前明确出来,要得到公司领导和项目团队的共同认可,甚至要得到客户的评审认可。
明确了目标,如果不懂得项目组织形式,也不能快速交付项目成果。
科技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已经由原来的职能式管理转向重度矩阵式管理,也就是说,由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管理者协商快速组成项目团队,团队成员由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双重领导,项目经理的目标是高效完成项目目标,职能经理的目标是培养人员满足团队使用要求,并支持项目团队成员完成对项目经理的承诺。
这种双重领导,给企业管理带来了管理的复杂性,靠科技型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管理模式转变,这也是企业要重视研发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