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各种规划中,产品规划可谓重中之重,但要做好是非常难的。很多公司年底也会努力把未来2-3年的产品规划文档编制出来,但问题和风险都很大。
一家电力电器公司每年底会由研发副总牵头,组织产品线制定未来2年的产品路线图。产品线根据市场部反馈的行业信息和当前掌握的信息,再组织相关人员走访一些客户,收集服务及升级过程中反馈的遗留问题,对于新产品可能需要的关键技术要素做一些分析,然后撰写产品规划文件,交给由公司总裁、研发副总、营销副总构成的“三人小组”审批。规划实施时,对于临时提出的需求,交给产品线经理和行业总监/经理审核后,由研发副总、营销副总共同批准进行开发。从新产品开发的实际效果来看,汉捷咨询通过调研发现:近三分之二的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基本上没有市场销售。
一家智能装备企业CEO等高层认为自己对半导体、显示器、光伏组件等行业与加工设备、工艺都很熟悉,在每年制定战略规划的同时,大家对产品规划一起研讨、整理后就差不多了。汉捷认为:按照这种做法,产品整体方向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具体做哪些产品,做多少数量的新产品,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产品做成什么样等问题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事实上,这几年该公司产品太多,都不稳定,研发变更很多,研发队伍越来越庞大…但销售额没有上去。
按照以上类似方式来做产品规划并实施,通常会带来以下突出问题:
1、不聚焦:新产品越来越多,资源分散,成功的产品尤其是爆款越来越少;
2、缺乏平台和产品整体竞争力:无法牵引平台规划,导致新产品缺乏强有力的平台支撑,缺乏长期竞争力;
3、产品难以迭代优化:缺乏版本规划与迭代升级机制,很多新产品是低水平重复;
4、技术重用度低:难以根据明确的产品路标制定清晰的平台/CBB路标,CBB与技术重用缺乏;
5、需求不断变更:产品规划与需求分析、洞察脱节,导致需求频繁更改,严重影响新产品开发进度与质量;
6、难以把握前瞻性机会:产品规划更多是应急性、罗列式的活动,缺乏对市场与需求深入、前瞻性的洞察,无法发掘和把握前瞻性的机会,难以打造创新突破性的新产品。
为此,汉捷基于20多年IPD咨询,尤其帮助大量企业应用市场管理(MM,Market Management)方法论开展业务战略规划(SP)与产品规划的实践经营,总结了业界领先、实用的“基于市场与平台的产品规划5步法”。

第一步,市场与产品分析:在前期市场洞察的基础上,重点对市场需求、创新机会进行洞察,关注需求、产品差距、竞品分析,总结产品及技术创新方向,提出产品创新焦点,对相关的不确定性创新专题进行研究。
第二步,增长与产品策略:从业务的角度,基于ANSOFF增长策略,制定产品组合策略,进一步进行ANSOFF产品矩阵分析,明确新产品平台策略,形成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三步,平台与技术分析:对新产品、新特性所需的技术平台、关键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技术/平台规划(TPP)紧密配合,在新产品与技术/平台之间形成互锁关系。
第四步,项目组合:识别潜在开发项目清单,进行PDC(Project Decision Criteria)组合分析并对潜在项目做出B-H-W-S(买入-持有-观望-卖出)决策,输出投资项目清单和Charter清单。
第五步,路标规划:包括内部路标规划、外部路标规划、关键资源规划、产品路标与技术/平台路标互锁、路标管理规划。
产品规划的难度不仅在于对行业发展、市场格局、客户需求、技术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分析与预判的不确定性与多样性,也在于其中各种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尤其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很复杂,所以,除了基于“五步法”构建产品规划流程(RDP流程)外,关键要配套数据化的表格模板。汉捷咨询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开发了一整套产品规划流程的模板表单,其目录见下图:

为了实现IPD产品管理包括产品规划的数字化,汉捷咨询与汉卓软件公司历时四年多时间自主研发了AIPD-产品管理软件系统,包括AIPD-PBI子系统、AIPD-OR需求管理模块、AIPD-RDP产品规划模块、AIPD-CDP项目任务书开发模块,如图所示:

在AIPD-RDP产品规划软件模块的有力支撑下,以业务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为输入,应用“基于市场与平台的产品规划五步法”,构建RDT(Roadmap Development Team)团队等组织保障机制,通过产品组合与路标开发(RDP)流程运行,就可以制定前瞻性、高质量的产品规划。

经过长期研究与反复实践,汉捷融合方法论、团队、流程、IT/数字化“四位一体”的产品规划解决方案堪称做好产品规划的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