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体系中如何构建CBB管理机制

发布日期:
2025-02-25

浏览次数:


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指的是共用构建模块,它是指那些可以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用的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的设计成果,它的典型特征如下:



共用性和可集成性:

CBB具有高度的共用性,可以在多个产品中直接应用,它们是可集成的模块;


界面清晰‌:

CBB具有明确的接口界面,这种界面设计得清晰且固定,不会随意变化;


功能和性能指标明确‌:

CBB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是明确的,这使得集成CBB的产品可以根据整体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分解和设计‌;


可维护和可测试‌:

CBB本身需要具备可独立进行维护和测试的能力,这样一旦集成的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更好地进行定位和分析‌;


完善的资料手册‌:

CBB通常配有资料手册,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性能指标‌。


CBB对产品开发带来的好处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它就像是各种“积木”,基于CBB的产品开发就是选择积木、组装和搭建积木、形成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一个企业在研发管理过程中,规划和开发的共用构建模块越多,那么可供产品开发选择的模块就越多,拼搭CBB形成产品的过程就更快、质量和成本也更可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CBB是一个企业研发能力上一个台阶的重要标志;CBB不仅能给产品开发带来巨大收益,同样也能对采购和制造等供应链业务活动带来价值。对于采购而言,CBB的重用有助于促进器件层面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品类采购量的集中以及供应商数量的整合,进而在降低采购管理复杂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采购周期的缩短起到积极作用。对于生产制造而言,CBB有助于提升制造和交付效率、保障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库存成本与风险、减少制造复杂度和废料,使得供应链整体成本得到有效优化。


在IPD(集成产品开发)框架体系中把CBB作为一个重要模块进行管理,那么该如何构建CBB管理体系呢?汉捷咨询认为需要从CBB规划、开发、推广运用、维护等几个方面开展,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讲讲:



一、CBB规划‌


识别与定义CBB‌:梳理现有产品和技术,结合技术规划过程,基于产品技术树识别出可以共享和重用的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设计成果,定义为CBB,纳入技术规划路标中。 



二、CBB开发


根据CBB规划进行CBB开发,CBB开发过程中要依据评审标准对CBB进行评审和验收,包括是否有通用性及可重用性、功能与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用户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易用、是否具备完整文档和测试验证等。

将通过评审的CBB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编码和存储到CBB库中,供后续查询、重用等。



三、推广及运用


  • 培训‌:对研发人员进行CBB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CBB意识和使用能力。

  • 推广‌:通过内部宣传、案例分享等方式,推广CBB的成功应用经验,激发更多产品开发团队使用CBB的积极性。

  • 重用‌:通过制定CBB重用规范、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产品开发团队在产品开发中积极重用CBB。



四、CBB维护


CBB在应用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例行收集用户反馈和意见,组织定期维护和升级CBB,并更新CBB库。 


除了建立以上CBB过程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CBB管理团队、IT软件支撑和绩效评估机制,更好支撑企业的CBB运作管理‌。首先得成立CBB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CBB的规划、开发、推广和维护;再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CBB管理系统,实现CBB的在线管理,如查询和重用等;还需要建立CBB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对CBB的复用情况进行评估,对绩效不好的CBB展开分析,找出背后原因并改进,通过持续CBB运作管理,更好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有力支撑企业的业务成功。

相关推荐